玻纖布試件破壞形態試驗分析
玻纖布試件破壞形態試驗分析:
玻纖布根據不同的配筋率和不同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在不同的荷載水平下,第一條裂縫總是出現在跨中附近的垂直裂縫,這是由彎矩引起的與拉應力方向垂直的正裂縫,即彎曲裂縫。隨著荷載的增加,在純彎段出現更多的彎曲裂縫,同時彎剪段出現越來越寬的斜裂縫,如圖6-8所示。根據試驗梁實際的破壞狀況,可分為受拉GFRP筋斷裂破壞和受壓區混凝土邊緣壓碎破壞。
第一批試驗中梁高300mm和250mm、主筋為φ10的纖維筋混凝土試件無論是單排(3根)或是雙排(5根)布置鋼筋,其破壞形態均為玻纖布纖維筋拉斷,且雙排布置玻纖布纖維筋其承載力的提高比例小于配筋率提高的比例,表明受拉纖維筋雙排布置的效果不比單排布置好,如圖6-9所示。分析其原因仍然是φ10纖維筋的彈性模量與C30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相當,在外側纖維筋達到極限承載力被拉斷后,內排纖維筋也即達到玻纖布試件的極限承載力。主筋為φ12的纖維筋混凝土試件在試驗的梁高(200~ 300mm)范圍內,無論是單排(3根)或是雙排(5根)布置鋼筋,均為混凝土先壓壞,如圖6-10所示。主要是配筋率影響破壞形態。
玻纖布第二批試驗中GFRP梁配筋率采用美國ACI規范平衡配筋率的1.4倍左右,鋼筋梁配筋與相應的GFRP筋梁相同,進行對比試驗。從試驗情況可知,裂縫發展情況與第一批梁情況相同,如圖6-11所示。第- - 條裂縫為跨中垂直裂縫,隨著荷載增加,純彎段出現更多微小垂直裂縫,而在加載點下方垂直裂縫發展尤為迅速,梁破壞時其幾乎貫穿梁高;由于剪力增加,剪彎段出現斜裂縫,并由梁底支座處朝加載點處發展。玻纖布因配筋率較平衡配筋率高,試件最終為純彎段混凝土壓碎和斜裂縫擴展而破壞,如圖6-12和圖6-13所示。
玻纖布根據不同的配筋率和不同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在不同的荷載水平下,第一條裂縫總是出現在跨中附近的垂直裂縫,這是由彎矩引起的與拉應力方向垂直的正裂縫,即彎曲裂縫。隨著荷載的增加,在純彎段出現更多的彎曲裂縫,同時彎剪段出現越來越寬的斜裂縫,如圖6-8所示。根據試驗梁實際的破壞狀況,可分為受拉GFRP筋斷裂破壞和受壓區混凝土邊緣壓碎破壞。
第一批試驗中梁高300mm和250mm、主筋為φ10的纖維筋混凝土試件無論是單排(3根)或是雙排(5根)布置鋼筋,其破壞形態均為玻纖布纖維筋拉斷,且雙排布置玻纖布纖維筋其承載力的提高比例小于配筋率提高的比例,表明受拉纖維筋雙排布置的效果不比單排布置好,如圖6-9所示。分析其原因仍然是φ10纖維筋的彈性模量與C30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相當,在外側纖維筋達到極限承載力被拉斷后,內排纖維筋也即達到玻纖布試件的極限承載力。主筋為φ12的纖維筋混凝土試件在試驗的梁高(200~ 300mm)范圍內,無論是單排(3根)或是雙排(5根)布置鋼筋,均為混凝土先壓壞,如圖6-10所示。主要是配筋率影響破壞形態。
